异卵双胞胎(左)和同卵双胞胎(右)
当然,成年女性也可能由于某种因素导致排卵过多,一次排出2枚卵子,分别和不同的精子结合,最终形成2个独立的受精卵,这就是异卵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源自同一个受精卵,外表上看上去也几乎一模一样,在血型、智力、性别等方面也都相同,甚至连身旁的亲人都难以分辨。而异卵双胞胎在基因水平、外观性状上则有很大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差异。
研究表明,双胞胎的产生和遗传因素有关,尤其是同卵双胞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家族的遗传基因。至于异卵双胞胎的形成,除了和遗传基因有关外,还和妇女的日常饮食、生育年龄以及医源性因素有关。
这里的医源性因素主要是指注射外源激素。在1980年~2003年,美国迎来了一次双胞胎出生潮,这一时期美国双胞胎的出生率增长了75%以上。原来为了治疗不孕症、提高晚育妇女的受孕能力,美国医学界普遍采用注射外源激素的方式来促使妇女排卵,结果导致排卵数量变多,双胞胎的出生频率也因此升高。
杜康泉有哪些特殊之处?经常饮用杜康泉水,能否增加生育双胞胎的几率?
杜康泉水的位置位于洛阳市南50公里左右的汝阳县杜康村旁,当地气候温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5mm,年平均气温4℃。杜康泉是由众多小规模的泉点组成的泉群,南北呈带状分布,宽为10米,长约200米,泉水汇集成百泉河,也就是现在的杜康河。
沿着杜康河向东寻去,大大小小有泉眼28个,从河床底部向上出涌的泉水点更是数不胜数。在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专家就曾专门对杜康泉的流量进行过检测,结果发现天然排泄量每天多达11262吨,出水量丰富,这一规模已经可以作为中小型的水源地了。
杜康泉水清澈甘冽,呈无色透明状,质地纯净,泉水pH值为7.3,矿化度为0.42g/L,属于中性软质淡水。从泉水质量来看,杜康泉完全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
不仅如此,杜康泉还做到了锦上添花,尤其是在杜康河的地下水中,偏硅酸的含量非常高,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比如0.32mg/L的锌、0.24mg/L的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项研究能证明杜康泉水和生育双胞胎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通过统计调查,研究人员已经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比如陈兴书等学者的文献就显示:水中的矿物质和酸碱度、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确实有利于双胞胎的发生,这一点也是中国大多数双胞胎村的共性特征。
在中国,平均每100个新生儿中会有1对双胞胎,而在各地的双胞胎村里,这一比例要高得多,平均每60个新生婴儿中就有1对以上的双胞胎,平均出现率超过3.3%。
2020年,一篇发表在《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上的综述指出:中国双胞胎村的地理分布和地理环境特点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特征,比如气候适宜、水质优良、矿物质含量多、pH呈中性或弱碱性,村民所食用的食物中叶酸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丰富。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常住人口只有2万人左右,但双胞胎却多达1200余对。据当地县医院统计,2006年时产妇共有400多名,产下13对双胞胎;2007年的产妇为557名,这一年产下了18对双胞胎;到了2008年,产妇增加到676名,共产下19对双胞胎。
哈尼双胞胎
国内的双胞胎村还有很多,再比如: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北关村。当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的双胞胎有将近30对,被媒体报道后名声大噪。
江西省赣州市的锁龙村。当地共有1000多名村民,双胞胎或多胞胎多达29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双胞胎村”。
广西省钦州市青塘镇上沙塘村。该村共有328户人家,至今已有10多对双胞胎;柳州市柳江县福塘村的“覃氏家族”更是在43年间产下了12对双胞胎。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双胞胎作用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侧,东部地区多达11个,而西部地区仅有一个村,位于新疆。
通过对这些双胞胎村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双胞胎的出现不仅仅受遗传因素(主要因素)、排卵药物以及试管婴儿等因素影响,还会受到自然气候、地理位置、土壤水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也有文献指出,经常服用叶酸(维生素B9)可使孕妇生育出双胞胎的几率增加一倍左右。在对2569名服用叶酸的孕妇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一人群产下双胞胎婴儿的比例为2.8%,而普通孕妇的这一比例只有1.5%。专家认为,补充叶酸可能会导致孕妇排卵的次数增加,多个卵子进入子宫并受孕,从而产生双胞胎。
富含叶酸的食品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叶酸含量丰富,但如果贮存2~3天后,叶酸就会损失50%~70%左右。而在我国多地的双胞胎村落中,当地的蔬菜水果基本上都是现采后直接食用,保证了新鲜,这可能也是双胞胎较多的一个原因。
关于双胞胎的影响因素,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